手机扫一扫
资讯早知道
当前位置:首页  珠科人在天涯

我院2010年交换学生在台湾学习及生活系列报道(四)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23    浏览次数:109
初审: 复审: 终审:

当飞机降落台北桃园机场的那一刻,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未曾到过,却又如此熟悉与亲切。这种亲切想必是华夏儿女内心最朴素的情愫。走在繁华的台北街头,带有古老文化的浓郁氛围散落在每一个角落,繁体中文字印在大大小小的商铺广告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萦绕耳畔的是再熟悉不过的普通话。让我庆幸的是,60年的隔离,彼此都未曾疏离。在这一份熟悉与亲切里,感受与享受两岸差异,是好奇,是追寻……

——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台交换学生 颜肇江

穿越熙来攘往的繁华现代化都市台北,来到了宜兰大学。在与台湾学生的交流中,我们逐渐了解了台湾,在与台湾同学的结伴同行中,我们游览了台湾一些地方。在宜大课外活动组的组织下,我们初步体验了台湾的一些不同而又蕴藏着华夏古老文明的民俗。但最重要的是,在台湾导师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在宜大研究所的学习并不轻松,繁体中文的阅读与书写,专业名词的不一样,都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教学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我们尽快去适应。

交换之旅才进行了一半,还有未来几个月的时间等我们去了解,去认识,去体验,去学习,让我的求学人生从此增添了难忘的一页。

                         ——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台交换学生 黎昆鑫

    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台湾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也深有体会地接触了台湾。我是一个漳州人,从小讲闽南语,跟爷爷奶奶看着芗剧,还有收看台湾连续剧,所以一直以为自己对台湾有较深的了解,也以为台湾对大陆有所了解。可是来到台湾才发现,我太不了解台湾了,而台湾人更不了解大陆,台湾人对大陆的想象好像停留在1970、80年代的大陆。

    来台一个月,头发长了,去剪发时跟理发师攀谈聊天,跟她说我是交换生,她很惊讶,为什么我可以在台湾上学,还问我很多问题,比如:大陆是不是很穷啊,是不是很落后等等。还有当我跟她用台语聊天的时候,把她给吓了一跳,直问为什么我会说台语,为什么大陆有讲闽南语的。最后,当我去结账的时候,她很热情地邀请我填写意见表,还体贴的问我能不能看得懂中文,那时我那个晕啊,我又不是外国人。

    当然,来台湾遇到的事开心事更多,最令人开心的就是台湾人的热情与友爱,不管是学校的同学还是市民。

初来台湾宜兰,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去溜躂,结果就不知道走到哪里了。习惯了大陆城市的宽大明亮街道和详细的路标,宜兰的街道显得有点狭小和暗暗的,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加上不明显的路标,所以就找人问路。对方很客气地解说,不过他看我是一个人,又得知我是大陆交换生,就客气地用私家车送我回学校。我还将在台湾停留一段时间,有趣与尴尬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希望不开心与尴尬的事能随着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少。

——2008级化学与药学系在台交换学生 陈素平

作为南方的孩子,感觉宜兰这边跟我们家乡没什么差别。对我来说,一个很不习惯的事就是,没有凉茶喝。特别是宜兰这边的人,爱吃油炸的东西,炸鸡排、炸猪排、炸牛排随处可见,吃了这些东西,不来一杯凉茶的确是一件很痛苦很郁闷的事情。

    来到宜兰大学,感到这里的体育运动推广得很好。每天上学下学路过篮球场时,都会看到有男女生在打篮球,而且运动比较普及。

社团活动对台湾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可失去的课余活动。放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拿着牌子,扩音器边走边喊“XX社团,今晚在活动中心举行XX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去观看!”同学们都乐在其中。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感想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这些。这些日子的见闻,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来台湾交流学习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借此机会,感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台交换学生 李健康

我院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2008级行政管理系交换学生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