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年赴台湾留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系列报道(一)——宜兰大学篇
初审: 复审: 终审:
题记:2011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与紧张的手续办理,我院选派的赴台湾宜兰大学、义守大学、中华科技大学留学的17名学生陆续抵达台湾,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历程。近日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收悉这些学生发回的学习、生活感受。兹汇编成系列报道,共享其中收获。
宜兰大学篇
自2009年缔结两校协议以来,我院每年均选派学生赴宜兰大学留学。此次选派的10名学生即是我院选派的第三批赴宜兰大学留学学生,累计已达32人。
时光荏苒,来台湾学习已经一个多月了。
我们很幸运能代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来台湾交换学习,能亲身体验台湾的美丽,这必定也是我们大学中最宝贵的收获和最难忘的经历。
9月7号,我们踏上了美丽的宝岛——台湾,宜兰大学的学生到机场热情迎接了我们。
正式开学前,学校给我们交换生集体开会,讲解公共设施和选课方面的事情,之后安排我们参加一系列的入学讲座和社团迎新博览会,并且坐观光车游览宜兰,我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开始了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
学习篇
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在系主任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关专业的选课,同时,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宜兰大学整体状况有所了解。
宜兰大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设施完善,每一处都布置得十分精致,图书馆还配有打印机和复印机供同学们免费使用。上课气氛比较轻松开放,经常小组讨论,老师也会放影像资料启发同学们自主学习,有些课程也会让同学们作报告。课程的考评测试有小考、期中、期末考试,但有些课程老师也会以调查和作报告的方式考评。
我们中的三个同学被编到食品系,每周都有发酵学的实验,通常老师给课题后,都是同学们自己通过查资料进行实验,对实验报告也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教学方式很灵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在这里很多课程都是英文的教材,开始我们都很难适应,但大家还是十分认真,在课前课后都做好充足准备。相比之下,台湾学生的纪律性不强,经常迟到,上课吃东西聊天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保持自己的习惯,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好的印象。
宜兰大学在英语的学习方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经常会去语言中心,那里可以预约到和外国人单独交流的机会,对我们口语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还有各种讲座,我们有幸听了余光中大师的讲座,一位83岁的学者,儒雅幽默,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学校全面利用网络平台一体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帐号和密码,通过登录学校网站来下载学习资源,上传作业,报名活动认证,查询成绩等等。
生活篇
一个多月的时间,台湾给我们最大感受就是“热情”。
在宜兰大学,每一位学生都有导师,我们也不例外。导师对我们非常好,请我们吃饭,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气氛很轻松,彼此更像是朋友。同学们也会邀请我们一起吃饭,介绍学校附近有趣的地方,有时也会骑摩托车载我们到处走一走。
在课外活动组,我们认识了一位学长,他对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十分关心。由于他在电台工作,我们很幸运地被邀请参加台湾100年度的广播金钟奖颁奖典礼,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颁奖晚会。
另一个让我们体会深刻的是,台湾人的素质很高。无论在哪里大家都很自觉的排队,搭乘扶手电梯时,大家都自觉地站在右边,左边供急行的人走动,还有台湾人很注重环保,会将垃圾进行很细致的分类和处理。
在宜兰大学,食堂很小,只有很少同学在食堂吃饭,大部分同学都出去吃,学校附近有很多中式西式的饭店和小吃店,满足学生对吃的需求。我们在这里也品尝了各式的当地小吃。
台湾的美景数不胜数,我们利用假日时间外出游玩。去参观了台北故宫、中山纪念馆等文化景点,也欣赏了太鲁阁和日月潭秀丽的自然风光。在旅途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台湾的风土人情,也加深了对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在未来的几个月交换学习过程中,相信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介绍大陆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让他们对大陆有更清楚的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达成“传播友谊,增进了解”而努力。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交换学习机会,我们10名赴宜兰大学的交换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研究,为校争光。也感谢国际教育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发邮件,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团结互助,顺利完成剩下几个月的交换学习。
供稿人:化学与药学系 2009级赴台交换学生 戴文静

9月7号,10名赴台湾宜兰大学留学学生顺利抵达台北桃园机场

食品发酵学实验
在金钟奖颁奖台的合照

在高雄旅途中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