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湾这些天——我院2011年赴台湾交流学生学习生活系列报道(三)
初审: 复审: 终审:
学在台湾
台湾的大学提倡学生自力更生,因此不断给学生提供兼职的机会,校内校外随处可见工读生的身影。生活不久,就会发现,学校的整个运作机制少了学生竟难以运转。
宜兰大学常常举办研讨会,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能去听讲,另外,文化名人也常被请进大学来教授知识,最近的一次交流机会就是和余光中老先生探讨“当中文遇见英文”的专题。
惊奇地发现教授们出生于不同的教育体制,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等,正因为如此每个教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授进行学习。例如,我选择了一门名叫企业诊断的课程,由德国教育出身的曾柔莺教授教导,源于曾教授广阔的人脉,以及热心的引导,我们时常可以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与各大公司的高层进行访谈,从实践中找出企业的问题,受益匪浅。
源于交换生的特别身份,我们在宜兰大学可以选择从大一到硕士班的任何课程,因此有幸和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进行交流。 台湾学生也许在考试能力上稍稍不如内地学生,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望尘莫及,对于每一个课题项目,他们能想到千万种令人惊叹的想法,十之八九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这应该得益于从小的教育以及各种有奖竞赛活动的推波助澜。
旅行的意义
辗转于台湾的旅游景区,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个旅游景区都如宣传的那么美轮美奂,或者发现某些美丽的场景似曾相识,内地的某个景区活似它的胞兄胞弟。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这么热衷于来台湾旅行呢? 究其原因,也许有如下三点:第一,趣味性,在台湾,四处都可以盖旅游纪念章,地铁站,风景区,购物街,便利店等等,为了增加欣赏风景时的趣味,旅客服务中心会推出,例如集满一定数量的章可以兑换纪念礼物等活动,而这些章往往分散在各个景点,大有寻宝的意味。第二,周到的服务,台湾的服务人员有一颗热情的心,只要你向他们求助,必定竭力相助。在他们眼里,没有工作范围之说,只要你求助,只要他有解决的能力,必定认真对待你的烦恼,他们有一种“到我这里为止”的观念,希望你的问题在我这里解决,如若实在是超过能力范围了,他们会请上级来解决。另外,它的每个旅游区都有贴心的设计,为旅客,为残疾人士提供便利,使他们无论到哪都不受限制。第三,低廉的门票费,较低的商业化气息。虽然台湾物价较高,但是它的景点门票绝对低廉,常常让人有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台湾的景点大多还是原汁原味的。
沟通
日常交流中,发现台湾同胞们对于内地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这也强调了两岸互派交换生的意义——加强彼此的了解,身为交换生的我们,谈学习,谈风土人情,谈科技发展,谈经济现状,让台湾的朋友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充满激情的,日益强大的大陆。
供稿人: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2009级学生 郦薇
我院学生在台湾

我院学生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