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台湾有个约会(中篇)
初审: 复审: 终审:
从小就在电视剧电影MV海报里看过千百次的台北101大厦,第一次亲眼看到时竟有种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的感觉。她与想象中一样,亲切温柔,用包容的微笑看着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让人不禁驻足,感受在这片繁华区域里的一份静谧。
另一个小惊喜也许就是你在下一个转弯处或者下一个爬坡上,就能将心里惦记的美景尽收眼底。在上山的路上,司机和我们说,你们要注意看了,接下来左手边的那片海就是阴阳海了。大家早早准备好手机一阵狂拍,殊不知下车后爬过一个坡,就能站在绝佳的位置与这片海来一次直接的对话。海风轻袭,阳光普照,呆上一天也不会觉得无趣。
遍地的展览给台北添上浓浓的文艺气息,看一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和自己的一场对话,用学生价看一场展览是台湾最吸引我的地方了。每天都有展览和美食的日子最美好了,而台北兼具这两点。
——中国文化大学交换生陈诗敏
初到台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座城市的包容性,这一特质在文大的校园便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仅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其乐融融地生活在这座不大不小的校园里。曾经我是一个“胆小鬼”,非常害怕动物。在文大呆了一个月后,我成功地战胜了恐惧,再也不会看见狗狗就自动弹开五米远。
记得某天下课,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冲进大典馆避雨,一只白色的狗狗出现在我眼前,估计这小家伙也是为了躲雨吧。而旁边教室的同学非常友好地招呼着狗狗进教室取暖,还分了一些面包给它。而我,也打心底为这小家伙感到高兴。
瞧,有这样一群善良的小伙伴们,什么困难都不会害怕了吧。
——中国文化大学交换生从红霞
站在位于阳明山半山腰的中国文化大学的宿舍里,就可以俯瞰整个台北的夜景。现在正值阳明山花季,满街的,少女色的山樱花,更是美得无与伦比。向往台湾大学,久矣。
周末的一天,骑车去游玩。文化大学的建筑是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而台大的前身是建于1929年的台北帝国大学,建筑都是日式风格。作为台湾的最高学府,校门却非常低调。最令我诧异的是台湾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里,即使是周末也座无虚席。位于淡水的真理大学是一所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在台湾北部创办的私立大学,毗邻红毛城和淡水高尔夫球场,远眺观音山,俯瞰淡水河出海口,风光极为秀丽,建筑也散发着欧洲的气息。走进师大附中的教学楼,我发现这里虽然只是高中,但每个社团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你知道吗,连战、古龙、吴伯雄、五月天、苏打绿都曾在这里就读。我想,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跟台湾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必定有联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其实台湾的校园楼宇和门头外观大多数比不上大陆的气势磅礴,但时光流过建筑,却沉淀出历久弥新的味道。我就是这样,深深地喜欢上这种静谧而美好的文化气息。
——中国文化大学交换生翁莹
文大在阳明山上,有机车,有很多或粉或白的樱花,和不用你打伞的蒙蒙细雨。台北购物和看展览的地方都特别多,但是我们每次都必须坐公车下山,一路上俯瞰台北,景色非常让人愉悦。学校后面有一个天母古道,天气好的时候,有很多登山爱好者顺着古道上山。大家一边赏樱花,一边拍照。猕猴一家在路边的小树林里常住,它们天气好时会出来晒太阳,顺着栏杆走来走去,完全不怕拿手机拍它们的学生和游客。
台湾的广告系学生有创意且非常活跃,一次課間休息,教室里突然放起了电子音乐,一群黑衣服白色面具的同学跑进教室开始走秀和跳舞。结束后我们才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得知他们是在为营销演讲做宣传。
——中国文化大学交换生赵常虹
尚未到文大,接待我们的老师便告诉我们,阳明山的风很大。一下车,便感受到风的威力,竟有种回到吉珠的错觉。山上的天气常是多变,这些日子总是大大的风夹着小小的雨。这样的天气,伞是没办法打的。这里的人基本都穿上防风的外套,帽子一戴,出门!
坐落在阳明山上的文大占地面积虽小,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室里坐着就能在高空欣赏台北的轮廓。上课倦了就趴着望望窗外,格外放松。
元宵节,我去看平溪天灯,体会着欢度佳节的欢乐;我在和平假期跑去台中,踏进高美湿地感受海水的温度,在阳光和大风里感受人与自然多么和谐…
即使天气总有一些湿冷,但丝毫不影响我在这里生活的热情和对这片未知土地的期待。
我在台北,我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