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交流感想】遇见课堂、自然与人文的交响——麦考瑞大学研学记
初审:吴佳燕 复审:李孜 终审:董燕
一.冬日初遇:开启认知的新境
经过飞机十几个小时的航行,我降落在悉尼温润的冬日空气里。麦考瑞大学的校园,在南半球清透的阳光下舒展着。没有想象中的凛冽,只有一种被金色光线浸透的宁静。玻璃幕墙的教学楼折射着柔和的光晕,与苍劲桉树的深绿枝干形成奇妙的对话。
1.初见澳洲大陆
二.课堂思辨:多元思想的融合
麦考瑞的课堂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模式不再只是理论,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碰撞。这里的课堂注重互动与实践,教授们鼓励学生提问,甚至会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商业案例的模拟分析。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融入了学习节奏,也让我意识到商业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由于是短期交流,课程安排非常紧凑,但每一节课都干货满满。课程主要涉及国际会计和市场营销两门课程,教授们采用案例教学法,让我们在课堂上分析真实的商业问题。比如,我们曾模拟一家澳洲企业如何进入亚洲市场,从市场调研到营销策略制定,整个过程让我对国际商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变得更加自信,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课堂上热烈讨论
三.自然课堂:生态韧性的启示
校园深处那片湿地保护区,在旱季的冬季呈现出别样的哲学图景。清晨薄雾弥漫木质栈道,黑天鹅在浅湾留下优雅的轨迹。课堂上教授所讲授的抽象的“生态韧性”概念,此刻在眼前这片经历少雨时节依然生生不息的土地上,获得了生命力的注脚。参与环境实践的经历,让冰冷的仪器数据与亲手触摸自然律动的温度相连。麦考瑞将可持续性深植于日常的呼吸之间,无声地传递着一种理念: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是人类最深沉的理性与责任。
3.灿烂阳光下的麦考瑞大学一角
四.人文温度:无声的共同体构建
冬季的校园,更弥漫着一种无形却无处不在的人文温度。图书馆通明的灯火下,不同肤色的身影共享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构成一幅静默而有力的协作图景。一杯在疲惫时刻传递的热饮,一句在困惑时得到的鼓励,这些细小的暖意汇聚成流,悄然消融着异乡的疏离。多元文化活动的浸润,让世界各地的传统与故事成为共享的精神财富。在分享与聆听中,“人类共同体”的概念超越了抽象,在心灵深处生根。
4.与世界各地的同学共同学习
五.知行合一: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尤为深刻的是将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围绕中国与澳大利亚差异的课题研究,从理论猜想走向实地探察。这份源于观察、成于分析、旨在优化的努力,正是对麦考瑞大学课堂精神内核的生动诠释——真正的知识,唯有扎根现实土壤,才能催生改变的力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刻教育。
5.珠海科技学院学生第一小组
6.珠海科技学院学生第二小组
六.告别与启程:宝贵的精神馈赠
告别前夕,独坐于校园开阔处。回望这段旅程,麦考瑞的馈赠远超课业本身:它教会我在差异的河流中寻找共通的河床,在多元的星空中辨认联结的轨迹;它让我领悟可持续发展背后那份对万物生灵深切的尊重。
这次冬日研学恰似一场灵魂的破冰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规划。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在于主动探索和不断尝试。
7.颁发毕业证书
撰稿人:
金融与贸易学院金融学(2+2)专业24级秦霨杰
金融与贸易学院金融学(2+2)专业24级黄飞翔
金融与贸易学院金融学(2+2)专业24级王易
金融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2级陈颖盈
商学院会计学(2+2)专业24级张嘉琳
商学院会计学(2+2)专业24级康恩玮
商学院会计学(2+2)专业23级何佳琳